整理:菠菜菠菜
前言: 或许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整个区块链产业正迎来一场由公共部门推动的史无前例的变革,这将会影响未来人类整个金融和货币体系的格局。
2024 年6 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式发布了白皮书《Global Layer 1: Foundation Layer for Financial Networks》,标志着新加坡将建立一条重要的「央行区块链」。同时,由国际清算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打造的「货币桥区块链mBridge」也进入了MVP 阶段,并公开邀请国际合作。
在此之前,国际清算银行(BIS)於2024 年4 月曾发表了一篇文章「金融互联网(Finternet)」之後,阐述了通证化(Tokenisation) 和统一帐本(Unified Ledger) 的未来蓝图和愿景,表面了央行对於这项变革的态度。
笔者曾於2023 年10 月发表过一篇3 万字的长篇研报《RWA 资产通证化未来蓝图:底层逻辑全景式梳理与大规模应用实现路径三万字研报》,全面探讨了通证化的底层逻辑及其大规模应用的路径,认真读过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那不是一篇研究加密市场RWA 赛道项目的研报,而是从实际落地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该文章中个人观点认为,未来绝大多数现实世界资产将在有监管合规框架的许可链上进行通证化,不同监管辖区形成多链互通格局。在这一格局中,链上的法定货币如CBDC 和通证化银行存款(Tokenised Deposit)将成为主要的使用货币。
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白皮书中可以观察到,产业发展似乎正朝着笔者预测的方向迈进。在此基础上,笔者也分享一些自己对产业未来演进方向的看法:
1.虽然RWA 的规模是万亿级别的,但是RWA 赛道将逐渐演变成掌权者和传统金融机构的游戏,留给纯Web3 的机会不会很多,最核心的是合规+ 资产,合规由掌权者制定,资产由资本家、金融机构持有,而技术并不是这个赛道的护城河,因此留给RWA 赛道的创业者似乎只有「完全合规」和「完全不合规」的两条路可以走。
2.跨境支付、国际贸易、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在过去被认为是区块链最有潜力改进和应用的领域,将有很大机会在这波全球公私部门动员中得到真正的落地应用,这些领域同样也是千亿、兆的市场规模,但同样是个依赖合规和资源的赛道。
3.在白皮书中,MAS 明确说明公链并不适合进行受监管的活动,也不适合受监管的金融机构,目前市场上缺乏适用於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所以许多人想像的那种未来会有万亿规模的资产上链,上的这个链未必就是公链了,并且据笔者了解到一些RWA 投资者的担忧是来自於一些不可知的风险,比如安全风险,而这种风险在公链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存在追责制,你的钱被黑客偷了也无能为力,因此笔者斗胆预测公共许可链将在未来得到指数型的爆发,明确的法律监管和追责制将打消大多数投资人的顾虑。
4.在白皮书中,Global Layer 1 的Native Token 为央行数位货币CBDC,并未提及稳定币,据笔者观察,对於中央银行来说,CBDC 和通证化银行存款是首要选择,而稳定币因存在其结构性的缺陷如无法实现货币的「单一性」,会有脱锚风险等因素不被优先考虑,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未来CBDC 会取代稳定币?不一定,但是可能会呈现一种「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的格局,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笔者未来有机会会专门聊聊这个话题。
5.a16z 合夥人Chris Dixon 曾在其书《Read Write Own Building the Next Era of the Internet》中表示,业界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文化:「电脑」和「赌场」,分别代表了产业不同的发展路径。 「电脑文化」代表开发者、企业家和许多有远见的人,他们能够将加密置於互联网更广泛历史的背景下,并理解区块链在长期内的技术意义。另一方面,「赌场」文化更注重短期收益和从价格波动中获利。笔者个人观点认为,随着产业的发展,野蛮生长的红利逐渐消失,「赌场」文化会一直存在,但是留给普通人的机会不会那麽多了,而人们将会越来越关注「电脑」文化,真正去推动科技的发展,创造真正的价值。
许多人或许发现了笔者的更新频率越来越少了,而且内容很少与市场相关,而是关注央行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笔者目前正在跟随创业团队参与与央行合作的一系列试点项目,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创业相关的事情,因此在未来笔者将会持续更新类似的内容,这可能不会让你直接赚到钱,但是可以帮助到你们从另外一个视角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也相信这些内容会吸引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Respect!以下为白皮书内文:
1. 引言
全球第一层(GL1)倡议探索基於分散式帐本技术(DLT)开发多功能共享帐本基础设施,该基础设施由受监管的金融机构为金融业开发。我们的愿景是让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利用此共享帐本基础设施跨司法辖区部署内在互通的数位资产应用,这些应用由通用的资产标准、智慧合约和数位身分技术进行管理。创建共享帐本基础设施将释放在多个场所分散的流动性,并使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合作。金融机构可以扩展提供给客户的服务,同时减少自建基础设施的成本。
GL1 的重点是为金融机构提供共享帐本基础设施,以开发、部署和使用适用於金融业价值链的应用程序,如发行、分配、交易和结算、托管、资产服务和支付。这可以增强跨境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工具的跨境分配和结算。建立一个利用DLT 解决跨境支付等特定用例的金融机构联盟并不是一个新发展。 GL1 独特方法的变革潜力在於开发一种可用於不同用例的共享帐本基础设施,并能够支援涉及多种金融资产和应用的可组合交易,同时符合监管要求。
透过利用更广泛的金融生态系统的能力,金融机构可以为终端用户提供更丰富和更广泛的服务,并更快地推向市场。 GL1 的共享帐本基础设施将使金融机构能够建置和部署复合应用程序,利用其他应用程式提供者的能力。这可以表现为程序化建模和执行外汇兑换和结算的机构级金融协议。这反过来可以改善通证化货币和资产的交互,实现数字及其他通证化资产的同步交付对付款(DvP)结算,以及外汇兑换的付款对付款(PvP)结算。进一步延伸,这可以支援交付对付款对付款(DvPvP),即结算链可以由一组同步的通证化货币和资产转移组成。
本文介绍了GL1 倡议,并讨论了共享帐本基础设施的角色,该基础设施将符合适用法规,并由通用技术标准、原则和实践管理,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可以在跨司法辖区内部署通证化资产。公共和私营部门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对於确保共享帐本基础设施按照相关监管要求和国际标准建立,并满足市场需求至关重要。
2.背景与动机
支撑全球金融市场的传统基础设施是在几十年前开发的,结果导致了孤立的资料库、不同的通讯协定以及维护专有系统和客制化整合所产生的高昂成本。虽然全球金融市场仍然强大且有弹性,但产业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规模化。仅对现有金融基础设施进行逐步升级可能不足以跟上复杂性和变化速度的步伐。
因此,金融机构正在转向使用分散式帐本技术(DLT)等技术,因为它具有现代化市场基础设施并提供更自动化和成本效益模型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参与者分别启动了各自的数位资产计画。然而,他们为各自的计划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和供应商,这限制了互通性。
系统之间互通性的限制导致了市场碎片化,流动性因不相容的基础设施而在不同场所之间被困。将流动性持有在不同场所可能会增加资金和机会成本。此外,不同基础设施的激增以及缺乏全球公认的数位资产和DLT 相关的分类和标准,增加了采用成本,因为金融机构需要投资和支援不同类型的技术。
为了实现无缝的跨境交易并充分发挥DLT 的价值,需要围绕开放性和互通性设计的合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者还应了解与通证化金融资产的发行和转让相关的适用法律法规,以及在不同通证化结构下创建的产品的监管处理。
BIS 最近的工作论文阐明了「金融互联网」(Finternet)和「统一帐本」(Unified Ledger)的愿景,进一步支持了通证化及其在跨境支付和证券结算等应用中的作用。如果管理得当,开放和互联的金融生态系统可以透过更好的金融流程整合来改善金融服务的取得和效率。
尽管资产通证化的实验和试点取得了良好进展,但缺乏适合金融机构用来执行数位资产交易的金融网路和技术基础设施,限制了金融机构在商业规模上部署通证化资产的能力。因此,通证化资产的市场参与和二级交易机会相对於传统市场仍然较低。
以下的段落将讨论金融机构今天常用的两种网路模型,以及第三种模型,它结合了模型1 的开放性和模型2 的保护措施。
模型1:公共无许可区块链
目前,公共无许可区块链吸引了大量应用程式和用户,因为它们设计为对所有方开放且可存取。本质上,它们类似於互联网,公共网路能够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因为参与网络前不需要批准。因此,公共无许可区块链具有显着的潜在网路效应。透过建立在共享和开放的基础设施之上,开发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能力,而无需自行重建类似的基础设施。
公共无许可网络最初并不是为受监管的活动而设计的。它们本质上是自治和去中心化的。没有法律实体对这些网路负责,也没有关於效能和弹性的可执行服务等级协定(SLAs)(包括网路风险缓解),并且在交易处理方面缺乏确定性和保证。
由於缺乏明确的问责制、服务提供者的匿名性以及服务等级协议的缺失,这些网路在没有额外的保护措施和控制的情况下,无法适用於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此外,关於此类区块链使用的法律考量和一般指南也尚不明确。这些因素使得受监管的金融机构难以使用它们。
模型2:私有许可区块链
一些金融机构已经确定,目前现有的公共无许可区块链无法满足其需求。因此,许多金融机构选择建立独立的私有授权网路及其生态系统。
这些私有授权网路包含技术特性,使其能够根据适用的法律和监管框架来实施规则、程序和智慧合约。它们也被设计为确保网路在面对恶意行为时的弹性。
然而,私有和授权网路的增多,如果它们彼此之间无法互通,可能会在长期内导致批发资金市场流动性的更大碎片化。如果不加以解决,分散化将减少金融市场的网路效应,并可能为市场参与者带来摩擦,例如不可访问性、由於流动性池的分离而增加的流动性要求,以及跨网路的价格套利。
模型3:公共许可区块链
公共授权网路允许任何符合参与条件的实体参与,但参与者在网路上进行的活动类型受到限制。由金融机构为金融服务业运营的公共许可网络,可以实现开放和可访问网络的优势,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和担忧。
这样的网路将建立在与公共网路类似的开放性和可访问性原则之上,但内建用於作为价值交换网路的保护措施。例如,网路的管理规则可能仅限於受监管的金融机构成为会员。交易可以透过隐私增强技术如零知识证明和同态加密来补充。尽管公共和授权网路的概念并不新鲜,但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大规模提供的此类网路尚无先例。
GL1 倡议将探索和考虑各种网路模型,包括在相关监管要求背景下公共许可基础设施的概念。例如,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GL1 的节点,GL1 平台的参与者将接受了解你的客户(KYC)检查。後续部分将描述GL1 在实践中如何运作。
GL1 倡议旨在促进开发一个共享层基础设施,用於托管通证化金融资产和沿着金融价值链的金融应用。
GL1 的基础设施将对资产类型无偏见;它将支援由网路使用者(例如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和不同货币面额发行的通证化资产和通证化货币。这可以简化处理流程,支援自动即时跨境资金转账,并基於预定义条件促进同时进行的外汇(FX)掉期和证券结算。
该基础设施将由金融机构为金融服务业开发,并将作为一个平台,提供以下功能:
GL1 营运公司将作为技术供应商和跨市场及司法管辖区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者。为了促进解决方案生态系统的发展,GL1 还将支援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在涵盖以下内容的通用数位基础设施上建置、营运和部署应用程式:
3.1 关键目标
为了实现创建更有效率的清算和结算解决方案的愿景,并透过程式设计和组合特性解锁新的商业模式,GL1 倡议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支援多功能网路的创建。 b) 使从支付、资本筹集到二级交易的各种应用得以部署。 c) 提供一个基础设施,用於托管和执行涉及通证化资产的交易,通证化资产是价值或权利的数位表示,可电子转移和储存。通证化资产可以是跨资产类别的资产(如股票、固定收益、基金份额等)或货币(如商业银行货币、中央银行货币)。 d) 鼓励制定和建立国际公认的通用原则、政策和标准,以确保在GL1 上开发和为其开发的通证化资产和应用程式在国际上和跨网路之间具有互通性。
3.2 设计原则
为了实现GL1 服务金融业需求的目标,GL1 的基础数位基础设施将根据以下一系列原则进行开发:
3.3 架构概述
GL1 的架构可以被描述为数位资产平台的四层概念模型中的基础层。这个四层模型最早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守护者计画(Project Guardian)-开放与互通网路」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ASAP: 数位资产平台的概念模型」工作论文中引入。
尽管仍在考虑中,GL1 与其他组件层的预期互动可以描述如下:
在GL1 下,作为验证者并确保记录交易完整性的实体需要遵循金融部门的技术风险管理控制,包括业务连续性计画和网路安全保护程序。作为其努力的回报,验证者可以透过交易费预先支付或基於订阅费的递延经常性支付获得报酬。
为了确保与堆叠中其他层的兼容性,GL1 平台将遵循一套定义的资料和操作标准(资产、通证、钱包等),并包括可作为可选「入门套件」利用的核心功能、通用库和业务逻辑(存取、智慧合约、工作流程)。
4. GL1 的潜在用途
GL1 将被设计为支援多种用例,并且对资产类型无偏见。它将在共享帐本基础设施上支援所有受监管的金融资产、通证化的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参与的中央银行也可以发行作为共同结算资产的中央银行数位货币(CBDC)。
对於GL1,任何符合最低适用标准并通过尽职调查流程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参与和使用GL1 服务,无需中央管理机构的批准。然而,只有经过许可的各方才能在GL1 平台上建置和部署商业应用程序,必须遵守GL1 的资料和安全标准。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允许活动将与其风险概况及其减轻相关风险的能力成比例。
初步确定的用例包括跨境支付以及资本市场工具在数位资产网路上的跨境分配和结算。表3 提供了GL1 潜在用途的范例。
本文所包含的范例仅作为说明,不应被视为适用於GL1 平台所有使用情况的正式意见。
GL1 的价值主张
透过将数位资产应用和受监管的金融机构参与者引入共享帐本基础设施,金融业有望实现数位资产的优势,并有可能显着加速传统市场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表4 描述了GL1 的一些潜在价值主张。
5. 营运模式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GL1 平台建立多个金融应用和网路。这里定义的金融网络是指由一组金融机构组成的联盟,这些机构同意使用一套共同的商业安排和治理规则进行交易,这些规则规定了每个交易方的责任和义务。
金融网路可以围绕特定的用例进行组织。例如,一个金融网路可能由专注於跨国支付的应用程式组成。同时,其他金融网路可能专注於现金和证券结算等用例。
金融网络还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通证化资产。一些金融网络可能专注於使用批发中央银行数位货币(CBDC),而另一些则探索在共享帐本上使用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金融网路还可以跨多个用例和司法管辖区,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守护者专案批发网路将包括支援外汇交换、固定收益、资产和财富管理通证化产品的应用。
尽管每个金融网路都是或将独立治理并具有不同的特徵,但扩展单一金融网路覆盖范围的潜力可能是他们选择共同基础设施的重要动机。透过使用相同的共享帐本基础设施,可以在不同金融网路之间转移通证化资产,并透过建立源自多个金融网路的应用程式来组成新的应用程式。
在某些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无法在基於共享帐本基础设施的网路上进行交易,而是可以透过将基於不同帐本技术的金融网路互联来解决。关於网路连线的优点和缺点,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守护者计画-互联网(Interlinking Networks)技术白皮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於扩展网路的进一步考虑,可以参考《守护者专案的开放与互通网络》论文。
作为一个受监管的金融服务平台,GL1 平台上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受到限制,仅允许指定的服务提供者进行。相关业者预期将定义规则手册并规定允许的活动类型。例如,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发起交易,但只有指定的金融机构可以部署智能合约。在各个网路和应用层级可能会定义额外的控制措施,特定功能的存取权限可能仅限於通过必要筛选或认证流程的选定方。
结算安排GL1 平台可以支援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业者提供支付、证券和其他金融交易的清算和结算功能。 GL1 营运公司在建立GL1 平台时,可以作为FMI 营运商的技术基础设施提供者。 FMI 仍然可以在价值链中发挥关键作用,但传统上由特定类型的FMI 或关键服务提供者(CSP)执行的功能可能会重新组织。
例如,在现有安排下,交易执行、清算和结算功能由不同的系统执行,这些系统由不同的方运作。当透过一个独立系统进行支付时,证券的所有权会被转移,并且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的记录会被更新。
使用GL1,这种协调可以透过智能合约自动化。在新的安排下,现金和证券交易都将在同一个共享帐本基础设施上托管和执行。这意味着现金和证券可以同时交换,无论是现金还是证券的交易部分都将成功,或者两者都将失败。此安排将尽量减少在对手方违约时系统的影响。
结算最终性GL1 设计的一个关键要求是平台能够支援结算最终性,也就是能够清楚定义结算何时变成不可撤销和无条件的。在分散式网路中,这并不简单,因为有多个验证节点会同时验证交易并更新记录。为了确保帐本作业阶段与转帐被视为具有结算最终性之间的一致性,选择用於实现帐本状态共识的适当演算法将是一个重要的设计决策。
在GL1 的情况下,假定需要一个确定性共识演算法来支援结算最终性。例如,可以由FMI 运营商定义,一旦由指定金融机构操作的预定数量的验证节点对帐本状态达成共识,结算即被视为最终和不可撤销。为了完整性,利用GL1 平台的FMI 业者应了解适用於结算最终性的相关监管制度。
组织和监管监督依照设计,GL1 营运公司可能在参与的金融机构营运的市场和司法管辖区内运作。根据GL1 营运公司与参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具体安排,并需进行商业和法律分析,GL1 的基础设施及其营运公司在其营运的某些司法管辖区内可能被视为FMI 和/ 或关键服务提供者。
营运公司和参与金融机构需要考虑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包括信用、流动性风险以及操作风险,存取GL1 平台的丧失或延迟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轻系统性停机的影响。还需要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
根据组织形式和结算安排,利用GL1 平台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受到不同适用的许可和监管要求的约束。需要进一步的商业、法律和治理分析,以确定GL1 营运公司在与参与司法管辖区内的FMI 业者进行结算安排时的责任和问责。
在这方面,GL1 营运公司将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包括监督当局)合作,确保在GL1 基础设施方面维护法治。
未来工作自2023 年11 月成立以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参与的金融机构一直在就GL1 共享帐本基础设施进行讨论和产生见解和想法。在讨论的主题中,参与的金融机构考虑了以下内容:
在GL1 平台上部署的潜在业务案例,如国内和跨境支付、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初级发行、抵押品管理和证券结算。
GL1 的治理模式对齐,需要以营运公司的形式运作GL1 的独立法人实体,以及专注於治理原则、标准和最佳实践的非营利组织。
提供服务的政策、风险和法律考虑的初步评估。
在考虑潜在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对现有分散式帐本技术(DLT)的适用性进行初步评估和推荐,以开发GL1。
在下一个阶段,GL1 将采取双管齐下的方法来促进其发展。 GL1 将探索建立一个非营利组织,以建立运作GL1 的共同原则、政策和标准。这将补充未来可能建立的独立营运公司,这些公司将建置和部署GL1 基础设施。
治理和营运模型的发展可能包括对成员类型和分布、目标营运模型、预期营运成本、建议的费用结构、估计收入和实体达到收支平衡点的成本中立性等因素的考虑。它还可能扩展对实现GL1 的潜在解决方案选项和技术设计考虑的初步评估。
预计将使用现有的分散式帐本技术,并进一步进行潜在的增强,以支援GL1 的特定需求。
总结GL1 预计将是一项为期多年的倡议,旨在建立能够塑造未来金融网路的基础数位基础设施。当这个愿景实现时,它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产生命周期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要实现这一潜力,需要前所未有的跨司法管辖区的多边合作,包括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参与,这是自网路问世以来所未见的。
将全球银行、公共部门当局和国际组织的网络联合起来的力量显而易见:该倡议欢迎国际社会的贡献,以推动GL1 作为基础数位基础设施的发展,支持金融业的转型。
https://www.mas.gov.sg/publications/monographs-or-information-paper/2024/gl1-whitepaper
Reference
1.Carstens, A., & Nilekani, N. (2024). Finternet: The financial system for the future. BIS Working
Papers, no. 1178.
2.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2023). III. Blueprint for the future monetary system :improving
the old, enabling the new. BIS Annual Economic Report 2023, Chapter III.
3.Oliver Wyman, DBS, Onyx by JP Morgan, & SBI Digital Asset Holdings (2022). Institutional DeFi: The
next generation of finance?.
4.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2023). Project Guardian: Enabling open and interoperable
networks.
5.Metcalfe, B. (2013). Metcalfe's law after 40 years of Ethernet. in Computer, vol. 46, no. 12, pp. 26-
6.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2012).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7.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24). ASAP: A conceptual model for digital asset platforms. IMF
Working Papers, no. 24⁄19.
8.Partior (2023). Transforming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 with Partior.
9.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 (2024). Members of the US financial sector to
explore multi-asset settlement using shared ledger technology.
10.Kerigan, N., Kohli, V., Lau, V., Left, P., Low, M., Marriott, L., McLaughlin, T., Prendergast, J.,
Shepherd, M., Swanson, C., & Ward, JC (2022). The Regulated Liability Network.
11.Banque de Franc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Swiss National Bank (2021). Project Jura –
Cross-border settlement using wholesale CBDC.
12.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2023). Project Guardian: Interlinking Networks Technical
Whitepaper.
13.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2022).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for Financial Market Infrastructures to stablecoin arrangements.
14.Auer, R., Frost, J., Pastor JMV (2022). Miners as intermediaries: Extractable value and market
manipulation in crypto and DeFi. BIS Bulletin, no. 58.
15.Banque de Franc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 Swiss National Bank (2023). Project Mariana
– Cross-border exchange of wholesale CBDCs using automated market-makers.
术语表
中央对手方(CCP):指在一个或多个金融市场上交易的合约对手方之间插入自身的法人,成为每个卖方的买方和每个买方的卖方。
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指营运证券结算系统(结算服务)的法人,并提供证券在帐簿系统中的初始记录(公证服务)和/ 或在顶层维护证券帐户(中央维护服务)。
托管:指为客户帐户提供金融工具的保管和管理服务,包括托管人和相关服务,如现金/ 抵押品管理。
交付对交付(DvD):一种证券结算机制,将两个证券转移连结起来,以确保一个证券的交付仅在相应的另一个证券的交付发生时发生。
交付对付款(DvP):一种证券结算机制,将证券的转移与现金的转移联系起来,以确保证券的交付仅在相应的现金转移发生时发生,反之亦然。
数位资产:指任何可以使用DLT 注册、发行、转移、电子储存的价值或权利的数位表示。
分散式帐本技术(DLT):指允许不同位置的电脑提出和验证交易并在网路中同步更新记录的协定和支援基础设施。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指参与机构之间的多边系统,包括系统营运商,用於清算、结算或记录支付、证券、衍生性商品或其他金融交易。典型例子包括: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SD)、中央对手方(CCP)、证券结算系统(SSS)、交易储存库(TR)。
金融网络:指由一组金融机构组成的业务网络,这些机构同意基於一套共同的商业安排和治理规则进行交易。
无支付交付(FoP):指没有相应资金转移的证券转移。
全球第一层(GL1):指建立通证化资产基础数位基础设施的倡议。
GL1 平台:指由GL1 营运公司提供的用於托管和执行通证化金融资产和交易的共享帐本基础设施。
GL1 营运公司:指由一组金融机构为金融业营运的产业公用事业公司。
证券结算系统:指多个参与者之间的正式安排,其活动包括执行转移指令。
证券通证:指使用DLT 发行、记录、转移和储存的证券。
结算:指透过转移现金或证券或两者来完成证券交易,以履行交易双方的义务。
智慧合约:指部署在分散式帐本上的电脑程序,其中一些或全部合约义务自动记录、复制或执行。
付款对付款(PvP):指确保一种货币的最终支付转移仅在另一种货币的最终支付转移发生时才发生的结算机制。
验证者:指分散式帐本或区块链网路上负责验证网路交易的节点。